粗茶粗制,是白茶界未来发展方向吗?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粗茶粗制,是白茶界未来发展方向吗?




《1》


自从白茶风生水起以来,名气是一年比一年大了。


但是,价格也一年比一年高了。


这让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白茶五年前是那样的价格,现在却涨到这般的价格?


对于这样的问题,我通常是笑答:”五年前的房价跟今天也是不一样的呀,通货膨胀嘛。最起码,白茶还在一个合理的价钱范围内,没有像普洱那样的天价茶。“


可能很多茶友还是不能理解。


觉得茶农很贪心,想钱想疯了,才会让茶叶的价格疯涨。


但其实不是这样的。茶农,是最朴实的一群人,他们所拥有的资源,不过就是祖辈留下来的这片山,这片茶园罢了。


采茶,制茶,是体力活,也是技术活,熟才能生巧,勤才能补拙。利用自己的技术,以及祖上留下的天然好茶园,赚取合理的利润,是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。


采摘这片茶园里的茶叶,加工成成品茶,销售出去,借以发家致富,这本无可厚非。


总不能只许某地的居民靠拆迁致富,某地的居民靠卖矿山致富,某地的居民靠养鱼致富,却不许福鼎的茶农,靠生产白茶致富吧?



《2》


也有一派认为,茶叶,只是一片叶子一壶水,没必要让价格变得这么贵。


这话从表面上看,确实是没什么问题。


但细思,却会发现,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。


最浅表层的问题就是,如果随便采一片叶子,煮一壶水,就能成就一杯香清甘活的、令人沉迷且欲罢不能的饮料,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去喝桉树叶水?喝芭蕉叶水?喝任何一种自然界的植物的叶子采下来泡的水?


而要去喝茶叶泡的水?


这说明,茶叶泡的水,有它的不可替代性,有它的独特性,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,这才会让人们,选择喝它,而不是喝普通的一片植物叶子的水。


究其根源,在于,从茶叶,到茶汤,这当中,经历了无数的变化,不仅是从固态的叶子到液态的水,这种形态上的变化,还经历了采摘、加工制作、收藏运输、储存等等方面的变化。


在这些过程中,人的力量,人的因素,占了主导。


是人把这片叶子采下来,是人把这片叶子加工成成品茶,是人把这片叶子泡成香清甘活的茶汤。


这些“幕后英雄”们,为这泡茶汤的品质,付出了无尽的心力,当我们喝到这泡花香馥郁、淳和稠滑的好茶汤时,是不是应该为他们的劳动,支付一些费用呢?


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,要付餐费。去服装店买衣服,要付服装费。看电影,要买电影票,是同一个道理。


然而,为什么没有人对几百块门票的电影说:“电影,不就是几个人一台戏,没必要卖这么贵吗?”


因为,电影的制作成本,媒体上时有宣传,消费者们已经耳熟能详,故而,不会再去置疑一场大制作的成本。


但是,茶叶的加工生产制作,自古以来,一直是手工作坊式在运作,就算是到了现在的工厂化生产,也仍然是以人为主,以人的技术为主。


而在消费者的观念认知中,大制作电影的设备成本,是极易接受的。而茶叶生产中的人的成本,人的智慧,却时常被忽略。


如果一杯香气四溢的好茶汤,得来全然不费功夫,也不考究产区的地理条件,那这杯来得太容易的茶汤,不被珍惜,不值什么钱,自然是没有疑问的。


但是,当它的背后,蕴含着无数的人力物力和心力,我们便不能把一杯茶汤的价值,等同于简单的“一片叶子一壶水”。



《3》


当然还有人认为,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讲究“粗茶淡饭”,讲究简朴的生活。


故而,现如今,茶叶的生产加工,不必精细,不必耗费那么多的人工成本,简单一点粗加工出来,不就可以降低价格了吗?


乍一听,还真觉得有道理。


汤圆上雕了花,汤圆成了工艺品,自然就贵了。如果只是普通汤圆,便只是普通的价钱,能让更多的人吃到它。


但是,茶叶,它并不是普通的农产品。


尤其是现时代,要想让它粗加工,就很可能为了降低成本,而陷入粗制滥造的漩涡,不但口感相差甚大,并且吃进去对人体害大于益。


茶叶的加工,是一门精细化的手艺。


就算在工业化大生产还不发达的古代,各项技术还不甚先进的古代,各大茶类里,仍然有贡茶与常茶之分。


贡茶,是精心制作的贡品,为皇家贵族所享受。


常茶,是普通产品,为普罗大众所饮用。


贡茶,一般人买不到,市面上也难觅芳踪,大多在权贵阶层手中就消费掉了。


常茶,一般人都可以买到,产量也大,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是这类茶。


在反映清初贵族生活的《红楼梦》里,就写得很明白,贾太君不喝六安茶,喝了老君眉,觉得不错,分享给村妇刘姥姥。然而刘姥姥牛饮之后,说了一句,这茶好是好,就是太淡了点儿,这一评论引来在场众人的笑声。


这一节告诉我们,在清朝,满人的天下里,汉族的茶文化仍是盛行的。


并且,达官显贵喝的茶,与平民百姓喝的茶,并不是同一品级的茶。贵族喝的茶,到了平民嘴里,只有两个字:太淡。


贵族喝的茶,精心制作,茶氨酸含量较高,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适当,感故而汤清水滑,香落水,水有骨劲。


平民喝的茶,粗制粗糙,茶氨酸含量不高,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过高,喝在嘴里,便感觉浓烈,厚重,刺激,苦涩。


从红楼梦的这些喝茶细节,我们可以知道,在古代,茶,便分了精制茶,和粗制茶,分了阶层,分了等级的。


并不是所有古人,都一味地追求茶叶的粗制粗饮。


尤其,“粗茶淡饭”这四个字,并不是一个普通人提出来的。


是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的黄庭坚,他跟着他的老师苏东坡,什么好茶没喝过,到老了,才提出“粗茶淡饭”这抛弃繁华、回归平淡的喝茶理念,实在是有点矫情。


就像一个拥有豪宅名车名表和无数存款的人,跟你说,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,你会不会信?


太作。


所以,“粗茶淡饭”这种类似“断、舍、离”观念的极简思想,它只是一个看尽繁华、阅尽繁花的老人,对朴素的一丝念想。


经并不应该成为21世纪主流社会对茶行业发展和进步的规划与禁锢。



《4》


前几天去看名包。


有几十万的,也有几千块的。


只看你的经济能力。有能力的就买贵的,没能力的就买便宜的。


在场的人,每个都喜滋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款式与价格,最终刷卡买单。


没有听到过一个人在抱怨:没事做这么贵的包干嘛?做些便宜的不好吗?


大家都真心实意地认可这些名包的品牌价值,心甘情愿地为这些奢侈品买单。


并且,在未来,加倍努力工作,只为以后还能买得起更好,更贵的名包。


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。


因为向往更好的生活品质,所以认真努力去实现目标。而不是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更好的东西,便埋怨这东西价格太贵。


买包如是,买茶,亦如是。


譬如,张三,买不起好的茶,买不起如今的白茶,他不去想,自己为什么喝不起白茶了,这些年自己的经济实力为什么没有提升,反而怪罪这款茶涨价太快。


要知道,茶在涨价,我们的收入不是也在增涨么?


所有人都在往前跑啊。不仅茶价涨了,物价不也涨了么?排骨的价格就涨了好多。还有皮衣。


如果这几年,茶的价格涨了,而人的收入没涨,这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。


以前能喝得起太姥山的白茶,现在只能喝平地茶或者外地白茶了,这说明收入水平在退步、说明消费水平在退步。


放眼看去,大家都在进步,自己却在退步,不应该恐慌么,不应该抓紧时间进步么?


怎么还有时间去埋怨人家跑得快,把自己抛在后面了呢?


斯大林说过,落后就要挨打。毛爷爷也深以为然。


所以,咱们不能再怪白茶往前跑了,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,保持与白茶的同步前进。


也保持与这个社会的主流消费水平,同步前进。



《5》


好茶,就是为有经济实力的人设置的。


喝茶,也是分阶层的。


宋朝的时候,苏东坡喝的是点茶。王婆喝的是大壶茶。


希望列位看官,都懂得喜欢好茶,欣赏好茶。别为了自己的消费水平,就希望好茶粗制,拉低品质。


我们应该更加努力,去匹配那些好茶。


越努力,就越幸运。

Baidu
map